愛的物語

感人的故事~《蘭先生媽的愛》

《黑夜中的明燈—陳五福醫師 》
蘇鳴東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哦,祝你生日快樂。」、「祝院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請院長切蛋糕!」嘹亮的歌聲和一陣陣如雷的歡呼聲從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傳了出來,身為壽星的陳五福醫師態度安詳,但面臨學生們的熱情,仍難掩興奮之情。

每年陳醫師的生日,他那些散居全省各地的學生總會不約而同地回到他們曾經待過的家,給他們摯愛的院長祝壽。由於他們都是盲胞,看不見院長,也好久沒來看院長了,所以都止不住內心的好奇和關心,總要拉拉院長的手,抱抱院長,摸摸院長的臉,憑靈敏的觸覺,感覺一下院長長個什麼樣子?健不健康?近來還好嗎?

他們感覺中的院長,是長得斯斯文文的,是位忠厚慈祥的長者。是的,陳醫師就是這個樣子。

陳五福醫師是宜蘭縣羅東鎮五福眼科醫院的負責人。這所矗立在羅東火車站旁的醫院,雖然只是一棟老舊的建築物,並不顯眼,然而,陳醫師可是羅東鎮,乃至全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

打從讀大學醫科時,陳醫師便認為人的眼睛雖然只是小小的兩顆,卻是靈魂之窗,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失去視覺的盲人是世間最不幸的人,他們看不見世界上的一切,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然而,他們必須勇敢地活下去,可是,謀生又是那麼困難,因此,陳醫師選擇了眼科,努力學習醫術,決心幫助罹患眼疾和失明的同胞。

由於陳醫師的愛心和精湛的醫術,小小的五福眼科醫院,不久,便遠近馳名了。

民國四十年左右,被尊稱為非洲之父的史懷哲博士還在非洲行醫,多年來在蠻荒之地無私地犧牲奉獻,他的人道精神,事實上,早已聲名遠播,為世人所推崇。一九五三年,他果然眾望所歸,榮獲諾貝爾和平獎,這使他的聲望達於極點。當時,同樣身為醫師的陳五福忍不住積壓內心多年的崇拜,寫了一封信給遠在非洲的史懷哲,表達衷心無限崇敬之意,並且表示,自己也想效法他的精神,建立一所盲人重建院,幫助盲胞。沒想到,年高八十的史懷哲接到信後,居然在百忙之中給他回了一封信,鼓勵他貫徹此一信念。此後,書信往返三次,後來,史懷哲便與世長辭了。 

史懷哲逝世,舉世同聲哀悼,陳醫師喪失一位良師益友,當然也悲傷莫名,他決心履行初志,於是,就在民國四十八年,他創建了盲人習藝所,提供了一個給盲胞學習謀生技能的場所。經過了數年的經營,證明符合盲人的需要,成效良好,所以,就把它擴建為慕光盲人重建中心,不但免費教導盲胞按摩、指壓、手工藝等謀生技能,遇 有想上學的,就幫助他就學,完成學業。


盲胞失去視覺,生活在黑暗中,行動不便,謀生之道有限,生活困難,有時還會遭受他人嘲笑,自然會產生自卑和怨嘆命運的心理,所以,陳醫師覺得如何教導他們勇敢、堅強的面對命運,保持平衡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因此,陳醫師經常講道理開導,健全盲胞的心理,另一方面,以身作則,教導盲胞待人處世之道。陳醫師的苦口婆心,盲胞都能體會,都虛心受教,感激在心。

陳醫師是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奉行博愛的教義,除了對盲胞關懷、愛護外,對於一般罹患眼疾前來就診的病

人,也是細心診治;碰到貧窮無力付醫藥費的,則不予收費,甚至於還掏腰包資助。

多年來,竭盡心力的奉獻,嘉惠盲胞與病人無數,陳醫師為此曾兩度獲選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以及美國長堤大學舉辦的台美基金會第一屆社會獎和吳三連基金會第一屆醫學獎,真是實至名歸。雖然贏得這麼多殊榮,但他依然謙卑,沒有一點驕矜之色,他最關心的仍舊是那群孩子們,他始終覺得,盲胞永遠是社會上最需要關心和幫助的一群。

光陰似箭,陳醫師今年已七十四歲了,他曾經動過腸、胃、膽和肝腫瘤等數次大手術,每當住院手術時,他的學生總是憂心如焚的趕到醫院,為他唱歌、按摩,希望能減輕院長的痛苦,場面溫馨而感人。

雖然,陳醫師歷經病魔摧殘,健康已不如從前,但他依然樂觀,對未來仍充滿希望。他說:禍福相倚,渡過了五次禍患,總該五福臨門吧!

台灣的社會福利工作,近幾年來雖然有進步,但做得仍然不夠,尤其對於盲胞的福利,更有待加強。陳醫師矢志在有生之年繼續幫助盲胞,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他盼望有心人一起來關心,給盲胞更多的幫助。

在充滿紙醉金迷、奢糜浮華的台灣社會,懷抱濟世救人、希聖希賢的理想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需要更多的史懷哲和陳五福來扭轉頹風敗俗,引領大家走向光明的人生大道。 

        略過巡覽連結首頁 : 愛的物語 > 蘭先生媽的愛 > 現在位置